导航

九位地方官纵论“保增长、扩内需”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7-10-09   浏览次数:508
  “保增长、扩内需”,无疑是今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内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民惟邦本,本固邦强。面对百年不遇的 金融危机 ,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如何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充分发挥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如何让改善民生与促进经济实现“良性互动”?不同地区将面临哪些不同的挑战和机遇?成为“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

  作为中央相关政策的具体施行者,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地方政府对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本地实际,他们会有哪些思考?他们将如何贯彻落实中央的相关精神?

  为此,《中国经济周刊》在全国“两会”期间就如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相关问题,对9位来自不同地区的市委书记、市长进行了采访。

  全国人大代表、福州市市长

  郑松岩:

   “改善民生是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

  越是经济困难的时候,越要高度关注民生。福州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把加强社会建设、持续改善民生作为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

  由于历史的原因,福州在以往的经济发展中欠账比较多。比如福州的防洪排涝设施相对较差,2005年“龙王”台风登陆时,我们就吃了一次亏,市中心的大楼地下室全部进水,供电、交通一度全面瘫痪。福州的道路、交通建设欠账也特别多。上个世纪90年代初,福州还没有人行道的概念,硬化的人行道都不多。此外,福州还有大面积的棚户区,虽然做了一些安居工程,但很多都是简易建设,据统计,福州现在有600多万平米的民房不符合抗震标准。

  所以我们今年的具体工作是:一、今年开工建设的社会保障房要超过200万平方米,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解决城市的中低收入群体的居住问题。二、启动城市排涝系统的工程改造,投资大概五六十亿,加上防洪,大概投入要上百亿资金。彻底根治洪涝对城市带来的威胁。三、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公交优先的要求,解决人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今年准备新购公交车1000辆,争取年内城市公交的排放标准都能达到欧Ⅱ以上。同时,争取今年动工建设地下铁路,用三到五年时间,大力缓解城市出行难的问题。四、围绕构筑综合交通体系的思路,推动航空港、港口、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建设,使福州尽快形成海西乃至中国沿海比较发达的交通枢纽。五、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一批社会事业项目。这些项目不但使经济发展有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使民生的保障水平得到极大提升。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和改善民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要把他们结合得更好,用好每一分钱。我们的出发点、落脚点都是重民生。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