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如何搞好新时期农村工作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7-10-09   浏览次数:187
  农业是根本,是战略重点。如何按照“ 科学发展观 ”的要求,正确分析农村面临的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做好新时期的农村工作,是摆在每一位基层干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农村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政治工作相对薄弱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一是农民文化生活比较匮乏,一些糟粕乘虚而入,少数地方黄赌毒、封建迷信有所抬头;二是少数农民对特色社会主义、当今世界形势缺乏全面的理解和清醒的认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有所滋生。三是科技普及教育不够到位,一些地方“法轮功”邪教组织、宗教势力活动猖獗,对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带来比较突出的负面效应。这些现象的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重经济发展,轻思想教育。一方面,当前农村工作中“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比较突出,经济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有奖惩,而思想政治工作都是软指标,计划考核相对不够。另一方面,受交通、信息条件及农户居住环境的影响,客观上制约了思想政治工作在农村的开展,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不够,市场经济意识、民主法制思想、科技等先进知识普及不够。

  2、重传统模式,轻方法创新。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运行方式的转换、乡村体制的变化,原有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已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少地方的思想政治工作仍是老一套,照抄“老皇历”,缺乏新思路、新点子、新办法:一是脱离经济建设,脱离农民关心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就宣传而宣传,变成了空对空;二是没有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以行政命令代替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简单,往往使干群关系恶化。

  (二)经济发展比较迟缓

   改革开放 以来,广大农村干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农民增产增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做好发展这篇大文章,还有较大差距。

  1、农村市场经济进展不快。一些干部由于对“市场”的理解不深、不透、过于狭隘,只瞄准“消费品市场”、“有形市场”,只局限于眼前的市场形势、已有的消费群体、传统的消费方式,从主观上缩小了市场空间,在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特别是面向市场进行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总是不能与市场合拍,成为追赶市场而不是驾驭市场的人。另一方面,忽视了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配套机制的建设,特别是位于市场与政府之间的社会组织发展严重滞后。在农村还存在“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搞法”的不协调现象,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

  2、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不强。 改革开放 以来,一家一户的家庭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集体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有的甚至是有“集体”无“经济”。长期以来,政府投资代替集体经济,许多干部在认识上把“集体”等同于政府,把发展集体公益事业以及应该由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承办的事归属到政府、国家,形成“等、靠、要”的思想方式。在工作中热衷于一味找上级要资金、要项目,淡化了发展和巩固集体经济的意识,使集体经济徒有虚名。

  3、农民经济收入增长不稳定。农业的望天收、打工经济的不稳定,加大了农村工作的难度。 金融危机 的爆发,进一步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领导方式创新不够

  1、思想观念落后。没有站在时代前列和实践前沿来观察和研究世界形势,没有根据中国改革发展的变化来想问题办事情,而是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习惯于老方式老办法处理问题,缺乏改革、创新意识。

  2、工作方法简单。一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仍然存在。刚性服从上级意图,不遵从群众意愿和实际情况,在开展工作中不计成本、不讲效益,满足于形式上完成上级任务,不求实效,损害了群众的利益。二是服务意识不强。在市场机制下,政府是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干部的主要功能和职责应该是服务,但我们的干部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是陷于具体地日常事务,该做的没做,不该做的却做了,工作效率不高,群众满意度不高。

  3、干部素质不高。一是宗旨观念不牢,挡不住金钱美色的诱惑,腐化堕落。二是理素养缺乏。有些干部平时不注重学习、缺乏对马列主义、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面对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的深化改革,表现出无所适从。三是实践锻炼不够。干部光凭坚实的理论功底和广博的知识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实践锻炼。少数农村干部缺乏在第一线锻炼的经历,在工作中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创业精神、实干精神,缺乏群众观点。

    二、新时期农村工作的应对措施

  (一)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树立农村新风尚

  1、更新观念,提高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思想政治工作是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重大法宝,是推进农村经济基础健康发展,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在日常工作中,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要做到经济与政治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共同繁荣。

  2、创新方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一是在内容上创新。重点搞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和 科学发展观 的学习,解决发展中的思想问题;加大市场经济、民主法制、科技等教育推广力度,提高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科技意识、法制意识。二是在形式上创新。改变纯而又纯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经济中,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为载体,结合当前农村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开展。三是组织上创新。改变“一张嘴,两条腿”的思想政治工作局面,既要发挥党支部的堡垒作用,又要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优势,成立思想政治工作协会,由德高望重的老人和文化素质较高的大中专毕业生组成协会成员,负责具体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突出经济建设为重点,促进农村全面发展

  农村现代化建设必须是以发达的市场经济为载体,以强大的集体经济为依托,以农民的高收入为目的,三者缺一不可。

  1、将市场经济发展作为农村工作重头戏。农村干部在发展农村市场经济中应抓大放小,有所为有所不为,从抓具体的生产性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转向市场服务,搞好指导性、示范性工作;从一哄而起的项目引进中解放出来,转向对市场前景的分析,瞄准科研院校的最新技术,搞好前瞻性、开拓性工作;从只注重生产结构调整中解放出来,转向完善产业链,建立中介组织,加大技术、信息、无形市场的建设,规范市场秩序上来,加大对农民合法权益的保障。

  2、将集体经济作为农村经济建设的支柱。一是拓展思路,探索新形势下发展集体经济的新路子。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利用两个市场,利用内外资金、技术、人才等开发现代化农业项目;实行集体经济组织向服务实体的转化,为农民提供有偿服务,增加集体收入;二是依靠集体组织,按照谁投资谁受益或有偿使用的方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农村落后面貌。

  3、将农民增收作为农村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把农民收入增长的快慢作为检验农村经济工作得失的重要标准之一来检验市场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发展力度,使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把农业和农村推向现代化。

  (三)转变领导方式,塑造党在农村的新形象。

  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紧密结合生产力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紧密结合人民群众提高物质文化生活的要求,改进领导方式,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提高运用民主法制办法开展工作的能力,提高按照科学规律办事的能力,把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提高到新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