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心态视角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探析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7-10-09   浏览次数:121
   领导干部 作风建设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的生死存亡。随着当前形势的发展变化,领导干部作风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除了教育、制度、 监督 之外,心态也是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环境因素。基于这样的视角,笔者提出领导干部以平等之心凝聚民心,以敬畏之心看待权力,以超越之心追求事业,从心理上形成稳固的党性修养自激励机制和优良作风的自维护机制。

  胡总书记在今年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这一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党性是魂,作风是形。作风体现党性,党性反映心态。领导干部作风问题突出,内因是党性不纯,根子是心态出了问题。领导干部作为中坚力量,更应注重培养和保持良好的心态,从心理上形成稳固的党性修养自激励机制和优良作风的自维护机制。

    一、要以平等之心凝聚民心,防止身处高位而脱离群众的不良倾向,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领导干部不论职位高低、官位大小,都是党和人民赋予的,任何时候都要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有放下架子的勇气,有甘当学生的姿态,绝不能把自己看大了、看高了、看满了。

  不论男女老少、贫富贵贱,在生命究竟意义上人都是平等无别的。我们共产党人都是唯物论者,更应懂得繁华落尽,只有生命的本质――心灵是世界最神圣的东西,在心灵的深处,领导干部和普通群众都是平等一样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吴起,与士卒同甘共苦,士卒生疮化脓,“为其吮之”。我党革命早期,时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同志,亲切接见掏粪工人时传祥;邓小平同志曾身处领袖地位,身体力行“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的誓言,使他成为举世公认的一代伟人。相反,当前一些领导干部过分迷恋官位等级,一味自赏特权光环,忽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种高人一等的不良心态严重损害了领导形象和干群关系。领导干部若从生命究竟意义上感悟到与人民群众的平等,就能从人生的自觉意义上真正懂得尊重广大人民群众,自觉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重视民众、以民为本的平等思想是我国政治思想传统中的宝贵财富。放眼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无数有政治抱负的人都主张官员要以平等之心对待民众。儒家先圣孔子提出“仁者爱民,尊君守礼”,东晋陶渊明愤言“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明代李贽主张“泛爱容众”的“真平等”, 更是大胆否定一切尊卑贵贱。河南内乡原清代县衙至今还保留了这样一副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些闪耀着平等精神的政治思想传统,产生于封建皇权时代,既显难能可贵,又是我们强化宗旨意识的宝贵财富。当前,一些领导干部不善于继承和发扬民为贵、民为上的政治思想传统,不深刻领会以人为本的深厚文化底蕴,只图虚名,脱离实际,劳民伤财,违背了科学发展要求。

  无论职位高低,领导干部都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都是人民的公仆。《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是历史真正的主人。而个别领导干部忘记了我党的基本理论和主张,忘记了党的纲领、宗旨和性质,忘记了入党誓言,也忘记了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反仆为主,高踞于群众之上。在“四个多样化”条件下,人民群众更关注和追求的也往往是一种基本的平等相待。去年,温家宝总理在前往汶川灾区的飞机上发表讲话时,一句“同胞们”的亲切称呼,一下拉近了同人民群众的内心距离,激发了全国上下同风雨、共患难的无比信心。领导干部只要有了平等待人的心态,就能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汲取智慧,获得力量。

   二、要以敬畏之心看待权力,防止手握权力而独断专行的不良倾向,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优良作风

  领导干部手握权力,被诱惑拉拢、腐蚀利用的“价值”和“机遇”比常人要多得多,只有常怀“历史、百姓、人生”的敬畏之心,面对权力这把“双刃剑”,才能“稳得住心神,把得住操守,耐得住寂寞,保得住清廉”,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的三重检验,才能“畏敬于人”。敬畏之心是人类与自然相处的共有经验智慧总结。敬畏既是一种态度,又是一种信念。近代以来,西方一直走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前列,在他们经历了和正在经历生态环境危机后,体验到对一切生命都有无限的责任,出现了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学,反思自身以天人相分、主客对立、崇尚个体价值的文化传统。爱因斯坦认为这种敬畏之心是对道德上麻木和无心灵的文化传统的摆脱。这种跨文化的人类性价值,也见之于我国先秦时代“顺天者存,逆天者亡”的朴素自然观中,与当代哲学家张岱年先生以敬畏之心为核心的“人际和谐、天人和谐”,若合符节。少数领导干部缺乏敬畏之心,背离这一基本的人类共同性价值,在一些重大决策中为了个人政绩,不尊重集体领导,凌驾于集体之上,个人说了算,胆子太大,作风蛮横,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大量透支后代发展潜力,代价巨大。

  敬畏之心是对领导干部行为和作风的一种内在约束。古人言,“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不懂敬畏的人是可怕的,不知道敬畏什么的人是可悲的。共产党人在多年艰苦卓绝的奋斗过程中,对保持一颗敬畏之心深有体会,无论是邓小平同志早年告诫全党同志“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还是李源潮同志最近提出的当干部“一要敬畏历史,二要敬畏百姓,三要敬畏人生”,都在告诫我们尤其是领导干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心怀一颗敬畏之心,自觉遵循自然规律和道德准则,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从历史的高度,实现个人崇高的人生价值。否则,失去了这种内在约束,作为手握权力的领导干部很容易出现“情况不明决心大”,把武断当敢断,结果很可怕。

  敬畏之心是保持良好形象、树立领导威信的重要途径。对于敬畏之心,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康德曾有一段饱含深情与智慧的描述:“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它们一个是我们头上浩瀚的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律令。”温家宝总理在《仰望星空》中也深情写道:“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那凛然的正义,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他们作为时代的杰出人物,对“敬畏”的深刻领悟和身体力行,既感动和教育了我们,又为更多的人树立了光辉的典范。相比近些年,国家经济持续稳步增长,人民生活逐步得到改善,个别领导干部侵蚀民族利益、公共利益,使一些人对敬畏之心有所淡化,对社会心态、社会和谐产生了不良影响。可见,领导干部扮演着重要的社会风向标角色,若在用好权力上带头保持敬畏之心,并在行为上有所戒惧、节制,保持良好形象,树立领导威信,从而与外界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就能促进整个社会风气转变。

   三、要以超越之心追求事业,防止肩负重任而急功近利的不良倾向,保持自觉维护大局放眼长远的优良作风

  马克思把人的“依赖”个性向“独立”个性的转化,视为朝着“自由个性”演进的人本身发展的必由之途,这是一个“人的生产能力”超越“狭隘”、“孤立”走向“全面”的过程。这一深刻认识对于追求事业的领导干部同样重要:其中所体现的“超越”就是要摆脱工作表象、局部利益和个人私欲的困扰和“依赖”,培养穿透表面、突破局部、放眼长远的“全面”思维能力,形成一定的体现个人创新品质的战略思维能力。

  超越纷繁复杂不断变化的工作表象,把握事物内在本质和发展规律。古人言,“事物之变,纷纷杂出,若不可知,然而有至理存焉”。胡总书记指出:“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规律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这些超越事物表象的深刻认识,能使领导干部在纷繁复杂的实际工作中,更好地“把握规律性、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少数领导干部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思想僵化,怕担风险,不愿动脑,学风不浓,把学习视为苦差事,满足于一知半解,浅尝辄止,流于事物的表面,忙于重复性事务。这样容易陷入庸俗的事务主义中去,思想容易庸俗化,这是一个变质的危险起点。领导干部只有超越一时一地纷繁复杂的具体事务,从浅层的表象中把握事物内在发展规律并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知之愈明,行之愈笃”,才能真正推动科学发展。

  超越眼前的局部利益和短期效果,看到全局利益和长远的发展趋势。领导干部既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又要有所超越,自觉维护全局利益;既要解决当前亟需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又要看到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建立长效机制,追求长期效果。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免不了不同利益的“对立”,因此更需要一种超越之心,以动态的整体的视角看事物,不执著于某一事物或某一方面,实现不同利益的“统一”。一些领导干部心态浮躁,看似风风火火,雷厉风行,实则是“执著”于一时一地一己之利,搞“形象工程”。若以这样的心态来考虑长远问题,无异于“以管窥天,以蠡测海”。

  超越个人私欲,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 改革开放 以来,个人利益得到了承认,合法地满足个人私欲也得到了尊重。这是社会的一大进步。领导干部对此必须保持距离,转而追求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从新哲学超越主客关系的“万物一体”的境界来看,就是要求领导干部以一种高远的精神境界超越个人私欲,为了党的伟大事业充分发挥主体性,奋发前进,执著追求。前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言,“人的价值表现在心灵上”,“对于一个深知自己价值的人,生活是支配不了他的”。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对个人私欲有所警惕,任何喜好都可能成为别有用心之人腐蚀的窗口和“支配”的把柄,不能肤浅地认为“领导干部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人情世故”,而不拘小节,放纵自己。岂不知领导干部满足个人私欲,不仅关系到自己的个人品行和形象,而且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决非小事。大量事实表明,一些领导干部的蜕化变质、违法违纪,往往都是从吃喝玩乐这些看似简单、同于常人的个人私欲中开始的。回想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生前生活简单、起居简朴,树立了一代共产党人伟大而崇高的人生风范,留给人们永远的心灵震撼。共产党人崇高的人生境界,有时候正是体现在生活中的最细微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