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保增长”要防止的几种倾向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7-10-09   浏览次数:74
  “保增长”作为各级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正在竭尽全力。但是有的地区和单位对“保增长”科学内涵缺乏深刻理解,把“保增长”的“经”念歪了。在救急思维、治标思维、输血思维的支配下,往往是顾眼前多,考虑长远少;重治标,轻治本;片面追求速度,忽视讲究质量,采取的政策和措施与科学发展的要求发生偏离,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被“保增长”的“挤出效应”所掩盖,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保增长”的初衷,必须引起高度警惕。概括起来,要注意防止以下几种倾向:

  一是“萝卜快了不洗泥”。“保增长”需要出拳要快,在最短时间内形成实物工作量,但必须经过前期的严格论证,不能为追求立竿见影,短期见效,采取拍胸脯、拍脑袋、拍屁股的方式决策。否则,极有可能出现“半截子工程”、“豆腐渣工程”。为了项目尽快上马,简化审批手续,降低审批权限都是应该的,但是一些关键的必要的手续,必须严格谨慎。比如,在土地和环评上不能“先上车、后补票”,“先建设、后发问”。

  二是“拣到篮子都是菜”。为了遏止经济急速下滑的局面,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需要大量的项目支撑,为此,必须想方设法抓好招商引资。但是,越是危机时刻,越要精心选择项目,力戒饥不择食。防止出现“不管白猫黑猫,GDP增长就是好猫”的倾向。要选择那些既能带来GDP的增长,更能带来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增长、科技含量高的好项目。对那些“两高一资”项目,对那些低端产业、低效益的项目,要坚决卡住,不能照单全收。

  三是“开倒车”走“回头路”。越是面对危机,越要防止折腾。防止打着“保增长”的旗号,被叫停的小造纸、小煤窑死灰复燃;防止以阻止经济下滑为借口,让高耗能项目重新抬头;防止以拉动内需为名义,让违规项目乘虚而入。坚决做到,环保“硬杠杠”一点不能软,土地“紧箍咒”一点不能松,项目“严审批”一点不能宽,固投“节能关”一点不能缓。

  四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应对 金融危机 ,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需要进行系统思维,从整体上、全局上思考问题。既要盯着当前,也不忽视长远;既要救急,也不忽视改革;既要解决突出问题,也不忽视机制建设;既要救命,也不忽视健身。比如,在转变发展方式上,既要靠投资拉动,更要在扩大消费上想办法;在发展动力上,既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保证更多人就业,更要善于“创新驱动”;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上,既要抓好能带来短期效益和一定利润的传统产业,更要抓好高端现代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五是“婴儿与洗澡水一块倒掉”。“保增长”需要调整政策,深化改革,但不能非此即彼,只顾一点,不及其余。要善于分析研究,继承创新,去伪存真,而不能一概否定,把过去形成的一些好的做法、经验和习惯开始“废弃”,甚至是180度大转弯。比如,新《劳动合同法》,有些企业认为该法阻碍了经济发展,已经被技术性搁置。

  六是“运动式”、“大赶快上”。在中央4万亿扩大投资计划的刺激下,各地纷纷实施扩大内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近乎白热化的“投资竞赛”。信心需要坚定,热情需要鼓励,但是不能搞无条件的“大干快上”,特别是不能借扩大内需之名,大兴土木工程之实,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这种“运动式”行为,表面上看热热闹闹,红红火火,实质上却是瞎折腾,乱发展。

  七是“一边救火一边埋雷”。为了减缓经济下行压力,采取一些“救火”措施是完全应该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要把握好“度”,不能因为“保增长”,对明天的经济转型带来更大痛苦,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制造新的麻烦。比如,在加大投资的同时,要科学论证,防止造成新的产能过剩;在“保增长、保就业”的同时,防止产业结构扭曲,为未来发展埋下隐患;防止盲目投资,造成经济失衡,形成恶性循环。

  八是“竭泽而鱼”、“寅吃卯粮”。当前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是一个特殊的时期。特殊的时期,需要有特殊的精神状态,特殊的思维,特殊的政策,特殊的办法,但也要尊重客观规律,量力而行。比如,在中央加大投资的影响下,各地竟相上大项目,但不能透支财力,不惜血本;不能图一时的经济增长,不惜出台各种违规的优惠政策,低价出让资源和土地;新上项目不能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总之,要确保可持续发展。